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3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1563篇
林业   948篇
农学   1209篇
基础科学   779篇
  2727篇
综合类   5267篇
农作物   708篇
水产渔业   536篇
畜牧兽医   1724篇
园艺   731篇
植物保护   66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593篇
  2018年   507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768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844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429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71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剖面分布及碳储量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C/N及有机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明显的剖面分布差异。林地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较其它几种利用方式高,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产生较大影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极显著相关,但自然生态系统中碳与氮的相关性略高于农田生态系统(林地R 2=0.990,撂荒地R 2=0.990,稻田R 2=0.976,玉米地R 2=0.980,P < 0.001,n =30);剖面中C/N随深度而下降,林地C/N较高,稻田C/N较低,玉米地与撂荒地相应土层中C/N相近;在100 cm深度内,林地土壤分别比稻田、玉米地、撂荒地每年多截获4.25、2.87和 4.48 t·ha-1有机碳,年增幅分别为6.15%、3.26%和 5.09%;林地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稻田、玉米地和撂荒地(P值分别达到0.001、0.008和0.008),其它3种利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林地在增加碳储量及改善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2.
鲤鱼背鳍棘,背鳍第1支鳍骨的年轮特征与耳石,脊椎骨,鳞片均很明显,鳃盖骨和胸鳍棘不适用于年龄鉴定,并提出这些年龄鉴定材料中年带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3.
 系统考察了偏、粘、易和二角4种异质1B/1R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恢复性,测定了它们杂种F#-1中雌雄可育(1B)与不育(1BL/1RS)配子的传递率。结果表明:(1)其不育性可分为完全不育;转育过程中从低到高世代育性一直分离;低世代不育,高世代育性分离至全育3种类型。欲使不育性既稳定又易恢复,应注意选择仅含主效不育基因(或不带有任何修饰基因的1RS片段)的不育核型是一关键。(2)4种异质全不育系和它们的恢复系,各自核内的育性基因系列组成在不同品种(系)中分布不同,这与其恢复性直接相关。全不育系核内是以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或是1RS片段)A#-1]和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抑制基因(A#-2)两种形式存在。恢复系核内则有4种形式:即主效恢复基因+微效可育基因(C#-1);主效恢复基因(C#-2);主效恢复基因+抑制基因(C#-3);仅含微效可育基因(C#-4)。它们彼此结合后可构成8种育性表现,其中,仅3种育性基因组合方式(A#-1×C#-1 、A#-1×C#-2和A#-2×C#-1)恢复度最高,而且较稳定。而其余5种组配形式都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有着较大的恢复度变异。(3)杂种F#-1中的1BL/1RS不育配子雌雄传递率明显不同,在雄配子中极低,甚至部分组合为零。从而使F#-1恢复度很大程度上由1B配子的数量和授粉时对1BL/1RS配子的补偿能力来决定。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模拟系统研究了酸雨对四川有代表性的土壤的 pH、交换性能、化学组成和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石灰性红棕紫泥抗酸雨能力最强,盐基饱和度低的酸性与中性土壤对酸雨最为敏感,pH>4的弱酸雨对这类土壤 pH 和盐基总量没有显著影响,而 pH<4的强酸雨则使其酸碱度(pH)骤然下降。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和 pH 之间呈直线关系。在强酸雨作用下,土壤的交接性氢、铝增加,重金属铜易被酸雨所淋洗,铅、锰则不易被淋溶而富集在土壤中。酸雨对石灰性土壤的微结构也许有好的作用,能使粘质土微结构遭受大的破坏而对砂质土的微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5.
对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储存/结构分配、同比物分配等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不同群体结构的研究,优化了育苗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年生长周期中,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的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积累规律均符合Logistic 方程,净同化率和比叶面积为单峰曲线,相对生长率和叶面积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储存/结构分配的变化规律与净同化率一致:而同化物的分配在各生长时期不同,生长初期主要分配给根系和叶片,速生期主要分配给叶片和茎,生长后期主要分配给茎和根系.同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和分配具有交替节律性。密度影响单株叶面积、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能的分布,从而影响净同化率。随着密度的增大,净同化率降低,单株生物量减小。密度对储存/结构的分配没有显著影响,但它影响同化物在各器官间的分配。通过优化方法,确定育苗密度以每亩555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996.
在阐述了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概念基础上,侧重讨论了三层B/S(浏览器/月艮务器)体系结构思想及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企业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同时考虑在Internet上实施供应链管理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97.
通过连续3年对湖南省温州蜜柑主要产区果实品质以及有关树体、土壤和气候条件等方面29个影响因子的调查和分析测定。采用通径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温州蜜柑品质的5个主要因子是叶片氮、磷、钾含量,土壤交换钙含量和土壤pH 值.以此为依据,就上述因子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叶片含氮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叶片含磷量与果实含酸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含钾量与单果重和果实含酸量,土壤交换钙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 值与各单项品质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以间接影响为主.同时,通过比较优质高产桔园和品质较差桔园的叶片养分含量,提出了叶片氮、磷、钾营养诊断的适量标准.  相似文献   
998.
烟田烟蚜的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1991年,用8种杀虫剂在大田和室内进行了防治烟蚜的试验.结果表明,30%乙酰甲胺磷(600ppm),2.5%溴氰菊酯(12.5ppm),50%甲胺磷(1000 ppm)和50%抗蚜威(166.7ppm),田间防治效果均达90%~100%,其残效期为6~10d.雨天防治效果,则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明显优于其它药剂.但甲胺磷为剧毒农药,一般应禁止在烟地使用,必要时至多在烟苗移栽初期使用1次.25%杀虫双(1250ppm)、5%氯氰菊酯(33.3ppm)和20%杀灭菊酯(100ppm)的平均防治效果均低于70%,故应尽量避免使用.各种农药在烟田对烟叶产生药害的最小浓度(ppm)为甲胺磷7374.8,乙酰甲胺磷6000.0,杀虫双3962.0,溴氰菊酯66.9,氯氰菊酯267.5,杀灭菊酯802.6.  相似文献   
999.
1988年和1990年采用土培试验的结果表明,铵态氮或酰胺态氮肥施入后,经20d左右可大部分转化为硝态氮。因此,在硝酸钠、硝酸铵、硫酸铵和尿素4个处理中,仅硝酸钠处理烟叶含氮量和烟株长势在生长前期显著低于或略低于尿素和硫酸铵处理,中后期各处理烟株生物性状,烟叶品质或烟叶产量则均无明显的差异。由此说明,在湖南省气候条件下,不同形态氮肥对烤烟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RT-PCR技术,参照GenBank报道的预测序列,从鸡多形核白细胞(PMN)mRNA中扩增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 氨基端95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并与pMD18-T连接,构建BPI氨基端的基因重组体,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获得了BPI N端长度为284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中有3个点突变,但均不在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